药物相关性眼病,小心避坑
药物相关性眼病,小心避坑
姚俊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药理学博士,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长期致力于医学健康类科普活动。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协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北京神经科学学会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北京神经科学学会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优秀培训讲师、北京市科协创新争先学术贡献积极分子等。目前从事合理用药工作。
“双刃剑”是所有药物的共同特性——用得好,可以治病;用不好,则会致病——这点连看似“清纯”(成分)而“透明”(性状)的滴眼液也不例外。滴眼液等局部眼用药物可以治疗眼病,但也可能导致药源性眼病,您知道吗?另外,一些治疗其他疾病的口服药物也可能对眼睛造成损害,您知道如何避坑吗?别急,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共同寻找答案。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药物相关性青光眼属于继发性青光眼,常见的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患者使用局部点眼药物时谨遵医嘱,勿自行加大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使用眼周皮肤药物时,注意防止药物渗入眼睛,以免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
另外,用药前,请向医生或药师咨询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停药,及时就医。就医时,请告知医生已有的眼部疾病,便于医生综合考虑、权衡用药。如果服药后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