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积淀,精心规划,培养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

图片1

多年积淀,精心规划,

培养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

 

img2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要求,自2015年至2024年,成功举办近40期“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班,累计完成2000多人的培训任务。培训基地丰富多元的培训内容、高水平的授课教师以及精心有序的组织安排得到了领导和学员的高度赞誉。

 

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自2014年获批立项以来,在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悉心指导下,紧密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深厚的学科底蕴、先进的实验室条件以及精良的仪器设备,全方位深耕发展,在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领域成绩斐然,已然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进步的关键力量。

一、筑牢硬件根基,打造优质培训环境

为契合国家对中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的高标准要求,培训基地在安徽省中药资源中心的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在中药栽培、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制剂与调剂、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专长,新建了设施完备的中药综合实训室。同时,精心打造了综合展示区域,集中展示安徽本土道地药材、原生药材标本、饮片标本以及真伪品标本,为学员提供了直观且全面的学习素材。不仅如此,培训基地还借助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亳州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以及亳州康美中药城等丰富资源,联合亳州现代中药种植示范园区、皖南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等,构建起强大的实训支撑网络,为开展高质量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实训教学筑牢根基。

中药栽培实训室:分子生药学研究室、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和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圃的建成,为药用植物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研究以及优良品种系统选育研究等提供了前沿的科研与实践平台,助力解决中药材栽培领域的关键问题。

IMG_6212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

中药炮制综合实训室:依托学院中药炮制学科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成熟的实验条件,该实训室可同时容纳60人开展切制、清炒、加辅料炒、炙法、蒸煮燀、制霜、精提等丰富多样的中药炮制实训项目,让学员能够在实操中深刻领悟中药炮制的精髓。

C:\Users\dell\Documents\Tencent Files\798278026\FileRecv\MobileFile\IMG_20191226_104810.jpg

调剂与炮制实训室

综合展示区:凭借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中心的独特优势,这里组建了腊叶标本馆、中药材辨识馆、安徽道地与主产中药标本馆、常用中药真伪品标本馆、冷背齐药材标本馆等多个特色展馆,以及调剂与炮制实训室、中药制剂仿真实训室和模拟中药房等实训场所,总面积达2300平方米。其中,腊叶标本馆馆藏腊叶标本50万份,数量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标本馆之首;中药材辨识馆陈列着近500味常用中药材实物标本,为学员学习药材辨识提供了充足的样本。

药用植物园:占地3300平方米的药用植物园,不仅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还特别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用于霍山石斛等珍稀药材的栽培研究。在这里,仿野生栽培与现代温室大棚栽培相结合的示范模式,为学员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中药材生长特性与栽培技术的绝佳机会。

IMG_6113

药用植物园

二、整合校外资源,拓宽实训广阔天地

培训基地积极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纽带作用,广泛整合校外优质实训资源。其合作单位安徽济人医药集团,作为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拥有陈皮等饮片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以及酒炙女贞子、醋炙延胡索、麸炒白术等特色中药炮制技术生产线,不仅为学员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实训教学平台,还展示了千余种中药饮片真伪辨识标本,极大地丰富了学员的实践学习内容。

另一家合作单位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以产、学、研合作成果,建成了年产30000吨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生产线,能够开展白芍片、知母片、白术片、何首乌、黑丹皮段等安徽大宗中药的产地趁鲜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的产业化生产实训,让学员深入了解中药从产地到成品的全过程。

此外,培训基地还在亳州十八里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亳州皖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亳州新科种苗种植公司等地建立了白芍、桔梗、白芷、白术、菊花、牡丹等亳州大宗主产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实训基地;借助亳州康美中药城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中药材品质优劣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皖南实训基地的资源,拓展建立了药用植物皖南实训基地。这一系列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员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学习场景,有力地保障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E:\培训\中药炮制培训与传承\关于报送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培训计划的通知\一二三期总结\第一期总结\IMG_3536.jpg

新科种苗实训基地

三、精心培育师资,构建专业教育团队

为了给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培训基地精心选拔并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涵盖了中药栽培、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传统制剂、临床用药安全评价等多个关键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名副其实的“教师+技师”双师型教师团队。团队中的彭代银教授、王德群教授、方成武教授、金传山教授、俞年军教授、桂双英教授、李立华主任中药师、朋汤义主任中药师、杨青山副教授、朱月健副研究员、程翔老师等,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造诣,他们以专业的教学和悉心的指导,为学员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img7

四、科学规划课程,实现理论实践融合

在培训基地负责人彭代银教授的引领下,课程与内容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中药传统特色技术,包括栽培、鉴定、炮制、传统制剂等方面的传承与培训,同时强化中医药经典导读学习以及药用植物的采集、辨识与标本制作等技能的培养。在实训环节,充分发挥亳州中药康美城、亳州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以及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药用植物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组织学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训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五、人才培养卓越,收获显著丰硕成果

培训期间,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安徽中医药大学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授课,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基地负责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彭代银教授对学员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即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心有所思,并鼓励学员提前规划好学习内容与时间,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

自2015年至2024年10月,培训基地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号召,已成功举办近40期全国培训班,累计完成2000多人的培训任务,同时圆满完成了安徽省第一批中药特色技术人才培训班109人共5次培训、第二批安徽省中药特色技术人才培训班60人共6次培训。培训基地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高水平的授课教师以及精心有序的组织安排得到了领导和学员们的高度赞誉。

E:\培训\中药炮制培训与传承\关于报送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培训计划的通知\第一期中药特色培训精选照片\饮片厂\IMG_3871.jpg
学员在安徽协和成实训桔梗双飞片
E:\培训\中药炮制培训与传承\关于报送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培训计划的通知\第一期中药特色培训精选照片\种植基地\IMG_3476.jpg
学员在新科种苗公司实训

六、聚焦特色技术,推动传承创新发展

培训基地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科优势与科研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显著优势的特色技术,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项目”的各批次学员。

安徽大宗主产中药材栽培关键技术与难繁中药材种苗繁育技术:以安徽“十大皖药”,如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黄精、茯苓、断血流、宣木瓜、菊花(亳菊、滁菊、黄山贡菊)、丹皮和桔梗等特色道地药材品种为核心,深入研究并凝练出一批中药材栽培关键技术。近年来,霍山石斛、灵芝、黄精、丹皮通过有机产品认证;亳白芍、灵芝、亳菊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滁菊、黄山贡菊、丹皮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等相关成就。

中药材与饮片无硫化加工关键技术:针对白芍等皖产中药材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产地加工不规范、中药饮片生产产业化程度低、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培训基地在规范化栽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利用“趁鲜切制”和“低温烘干”技术,重点开展白芍、桔梗、白芷、白术、知母、何首乌、天麻、茯苓等中药材无硫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成功建立了这些药材产地趁鲜直接切片工艺关键技术操作过程(SOP)与质量标准,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为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药饮片炮制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以安徽中医药大学强大的中药炮制团队和亳州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优势,深耕中药饮片炮制传统特色技术,深入研究并构建中药饮片炮制产业化生产多项关键技术。深入挖掘“徽派”陈家谟中药炮制理论体系及古法炮制技术,建立了以“十大皖药”为代表的特色炮制方法;系统整理挖掘安徽霍山石斛(枫斗石斛、龙头凤尾)的特色炮制工艺;利用“趁鲜加工”与“低温烘干”技术优势,研究整理白芍、茯苓、天麻等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产业化生产工艺,并进行广泛推广。目前,已形成多项特色生产技术,如霍山石斛、九蒸九晒黄精等加工技术。白芍、知母等鲜切片加工技术及多种中药的产业化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被收载于《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天麻相关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也列入2023年安徽省中药材质量标准。

此外,基地还完成了桔梗双飞片、川续断阴阳片等众多中药饮片产业化生产视频录制,以及陈皮、北柴胡饮片联动生产线视频录制,有力推动了中药饮片炮制产业化发展。

中药材与饮片质量传统经验鉴别: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技术以及亳州药材大市场(康美中药城)的资源优势,整合亳州中药饮片企业长期从事中药质量传统经验鉴别的专家资源,搭建了千种中药材与饮片实物标本现场辨别与交流平台,涵盖中药饮片炮制品质量辨识。同时,利用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家首创的中药材微性状鉴别技术,能够精准有效地进行车前子、葶苈子、天仙子、酸枣仁、蒲黄、海金沙等中药及伪品的鉴别,为保障中药材与饮片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平台支撑。

药用植物辨识、采集以及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发挥安徽中医药大学优势学科——药用植物学高水平专家教授团队力量,借助中药资源中心近50万份腊叶标本、安徽省道地药材标本、原生药材标本、饮片标本、真伪品标本等展示区域,为学习、辨识药用植物提供了技术保障与平台支持。此外,皖南汤口镇寨西村药用植物实训基地,也为药用植物的辨识、采集及标本制作等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在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的伟大征程中,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的教授们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是精湛技艺的掌握者,更是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忠诚守护者与积极传播者。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品德风范,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辉煌篇章。

(撰稿人:金传山,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