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积淀,精心规划,培养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
多年积淀,精心规划,
培养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记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要求,自2015年至2024年,成功举办近40期“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培训班,累计完成2000多人的培训任务。培训基地丰富多元的培训内容、高水平的授课教师以及精心有序的组织安排得到了领导和学员的高度赞誉。
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培训基地,自2014年获批立项以来,在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悉心指导下,紧密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深厚的学科底蕴、先进的实验室条件以及精良的仪器设备,全方位深耕发展,在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领域成绩斐然,已然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进步的关键力量。
一、筑牢硬件根基,打造优质培训环境
为契合国家对中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的高标准要求,培训基地在安徽省中药资源中心的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在中药栽培、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制剂与调剂、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专长,新建了设施完备的中药综合实训室。同时,精心打造了综合展示区域,集中展示安徽本土道地药材、原生药材标本、饮片标本以及真伪品标本,为学员提供了直观且全面的学习素材。不仅如此,培训基地还借助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亳州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以及亳州康美中药城等丰富资源,联合亳州现代中药种植示范园区、皖南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等,构建起强大的实训支撑网络,为开展高质量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实训教学筑牢根基。
中药栽培实训室:分子生药学研究室、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和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圃的建成,为药用植物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研究以及优良品种系统选育研究等提供了前沿的科研与实践平台,助力解决中药材栽培领域的关键问题。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
中药炮制综合实训室:依托学院中药炮制学科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成熟的实验条件,该实训室可同时容纳60人开展切制、清炒、加辅料炒、炙法、蒸煮燀、制霜、精提等丰富多样的中药炮制实训项目,让学员能够在实操中深刻领悟中药炮制的精髓。
调剂与炮制实训室
综合展示区:凭借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中心的独特优势,这里组建了腊叶标本馆、中药材辨识馆、安徽道地与主产中药标本馆、常用中药真伪品标本馆、冷背齐药材标本馆等多个特色展馆,以及调剂与炮制实训室、中药制剂仿真实训室和模拟中药房等实训场所,总面积达2300平方米。其中,腊叶标本馆馆藏腊叶标本50万份,数量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标本馆之首;中药材辨识馆陈列着近500味常用中药材实物标本,为学员学习药材辨识提供了充足的样本。
药用植物园:占地3300平方米的药用植物园,不仅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还特别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用于霍山石斛等珍稀药材的栽培研究。在这里,仿野生栽培与现代温室大棚栽培相结合的示范模式,为学员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中药材生长特性与栽培技术的绝佳机会。
药用植物园
二、整合校外资源,拓宽实训广阔天地
培训基地积极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纽带作用,广泛整合校外优质实训资源。其合作单位安徽济人医药集团,作为国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拥有陈皮等饮片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以及酒炙女贞子、醋炙延胡索、麸炒白术等特色中药炮制技术生产线,不仅为学员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实训教学平台,还展示了千余种中药饮片真伪辨识标本,极大地丰富了学员的实践学习内容。
另一家合作单位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以产、学、研合作成果,建成了年产30000吨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生产线,能够开展白芍片、知母片、白术片、何首乌、黑丹皮段等安徽大宗中药的产地趁鲜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的产业化生产实训,让学员深入了解中药从产地到成品的全过程。
此外,培训基地还在亳州十八里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亳州皖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亳州新科种苗种植公司等地建立了白芍、桔梗、白芷、白术、菊花、牡丹等亳州大宗主产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实训基地;借助亳州康美中药城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中药材品质优劣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皖南实训基地的资源,拓展建立了药用植物皖南实训基地。这一系列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员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学习场景,有力地保障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新科种苗实训基地
三、精心培育师资,构建专业教育团队
为了给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培训基地精心选拔并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涵盖了中药栽培、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传统制剂、临床用药安全评价等多个关键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是名副其实的“教师+技师”双师型教师团队。团队中的彭代银教授、王德群教授、方成武教授、金传山教授、俞年军教授、桂双英教授、李立华主任中药师、朋汤义主任中药师、杨青山副教授、朱月健副研究员、程翔老师等,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造诣,他们以专业的教学和悉心的指导,为学员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四、科学规划课程,实现理论实践融合
在培训基地负责人彭代银教授的引领下,课程与内容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中药传统特色技术,包括栽培、鉴定、炮制、传统制剂等方面的传承与培训,同时强化中医药经典导读学习以及药用植物的采集、辨识与标本制作等技能的培养。在实训环节,充分发挥亳州中药康美城、亳州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以及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药用植物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组织学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训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五、人才培养卓越,收获显著丰硕成果
培训期间,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安徽中医药大学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授课,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基地负责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彭代银教授对学员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即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心有所思,并鼓励学员提前规划好学习内容与时间,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
自2015年至2024年10月,培训基地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号召,已成功举办近40期全国培训班,累计完成2000多人的培训任务,同时圆满完成了安徽省第一批中药特色技术人才培训班109人共5次培训、第二批安徽省中药特色技术人才培训班60人共6次培训。培训基地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高水平的授课教师以及精心有序的组织安排得到了领导和学员们的高度赞誉。


六、聚焦特色技术,推动传承创新发展
培训基地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科优势与科研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显著优势的特色技术,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项目”的各批次学员。
此外,基地还完成了桔梗双飞片、川续断阴阳片等众多中药饮片产业化生产视频录制,以及陈皮、北柴胡饮片联动生产线视频录制,有力推动了中药饮片炮制产业化发展。